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首次开展虚拟仿真课堂教学取得成功

发布者:李敏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20

为完善数字化赋能思政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实效,10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毅博老师在东风校区教三楼307教室开展虚拟仿真课堂教学活动本节课以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为主题,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抗美援朝纪念馆全景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学院领导及部分教师代表到场观摩指导。

本次课以“虚实融合,情理交融”为核心理念,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搬”进思政课堂,打造沉浸式、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课程采用理论精讲—虚拟验证—研讨升华三段式教学链条在理论铺垫后,学生们通过VR设备,沉浸式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在革命先辈英勇战斗的宏大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理想的超越性、信念的执着性等理论概念的磅礴力量。在“虚拟验证”环节,学生们带着精心设计的引导性问题,在数字展馆中主动探索,为“理想/信念的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等核心知识点寻找鲜活的历史注脚,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知识内化。随后,在教师引导下,课堂围绕“精神之‘钙’何以支撑必胜信念”、“‘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变为‘可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将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历史观照回归现实思考,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这堂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又一次探索,充分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破解理想信念教育中理论抽象、共鸣不足的难题,使思政课真正成为情感交融、可触可感的课堂。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思辨性的课堂让自己对理想信念的理解从未如此具体和深刻,必将把这份感动与思考转化为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