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刘卫涛发布时间:2021-11-05浏览次数:29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1年10月23日,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研究杂志社,《暨南学报》编辑部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21年“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晓、研究生代表李祎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研究员致开幕词,随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李道湘教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陈曙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积家教授、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红凛教授、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良书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张浩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成海鹰教授等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唯独在中国‘活’得更好”“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影响因素”“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结构、理论逻辑和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和利用” “比较视野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旨趣” “后物质主义时代的美好生活”依次作了主题报告。

随后,与会嘉宾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霍秀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卫华教授、我院杨晓副院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院副院长李心记、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生李响、我院研究生代表李祎等作了专题演讲。杨晓副院长作了题为精神哲学视阈下民族复兴的伦理基础”的汇报,着重强调了我们要将对民族复兴的经验研究上升到伦理学哲学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为面向未来的民族伦理奠定精神哲学基础,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研究生李祎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微——基于《矛盾论》和《实践论》的视角”的发言,主要从“建构有效的文化免疫屏障”、“融通与结合——矛盾的规律要求辩证地把握二者的关系”“‘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转换——二者融合发展的价值所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返回原图
/